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卜岚实习生唐清清 图/黄亚苹
在“宅经济”的风口下,省时便捷的预制菜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当前预制菜的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占食材总体的比重不到10%。按照每年20%的复合上涨的速度估算,未来6—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将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
不过,超高的市场预期,似乎还无法与消费者的期待相匹配,虚假宣传、性价比低、菜品不新鲜等问题频发。处在风口上的预制菜,还面临极大的挑战。
今年5月,长沙市民罗女士就分享了购买预制菜时遇到的糟心事。购买的商品预览图上,预制菜礼包丰富多样,非常实惠,到手后才发现,牛排只有半个拳头大小,和宣传严重不符。
“我69元买的一份牛排套餐,说是有一个蘑菇汤、一个烤牛排、一份意大利面,结果送到的时候,发现分量简直是‘mini版本’,只有去牛排店吃的一半,根本就吃不饱。”罗女士称,当时完全是被宣传图片吸引了,不会再次购买。
不仅分量少,对于味道,罗女士也是连连摇头,“不如自己做的味道朴实,也不如餐厅里的好吃。”
艾媒咨询在相关预制菜报告中对C端用户画像进行了描述:一二线城市用户居多,华东区域客户量较大、中青年为主。45.7%的用户分布在一线%。
在长沙芙蓉中路附近上班的李先生就是画像中的典型代表。今年4月,他网购了预制菜猪肚鸡,不是一个直接放置在微波炉或炒菜锅里热一下就能吃的即热型产品,而是一个包含生鸡块和调料包的即烹型预制菜。
对于预制菜的现状,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预制菜行业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消费者吐槽得比较多的是虚假宣传、缺斤短两以及价格贵等问题。从菜品上来说,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市场鱼龙混杂,市面上的一些预制菜在口味还原度、性价比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与口感、性价比相比,在飞速成长中,预制菜行业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更让人担忧。
江苏省消保委去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近三成,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等。
今年3月14日,黑猫投诉联合微博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据黑猫投诉不完全统计,微博平台2022年全年与消费维权相关的热搜中阅读量超1000万的有54个与食品安全相关。
“之前在网上购买了热卤牛蛙预制菜,打开是还带着冰茬,制作完后在里面吃出了红油的塑料袋,实在有点可怕,跟商家沟通赔偿问题,商家态度不配合。”去年年底,一网友在投诉反馈平台留言道。
而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闹得沸沸扬扬的趣店预制菜事件就是如此。去年7月17日,消费者王女士在趣店直播间下单了粉蒸肉预制菜,并于7月19日签收。次日,王女士拆开外包装,发现其中的红薯包生产日期为7月7日,保质期四天,并出现了胀袋和变质现象,猪肉也出现异味。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通告也显示,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巴沙鱼恩诺沙星检测值超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而鲜美来曾被认为有望冲击“水产预制菜第一股”,其招股书列出的主要风险因素中,第一位即是“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重灾区,很多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甚至是生产日期或者保质期,这个对人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从事了8年饮食业的何先生称,目前花了钱的人预制菜的接受程度较高,但菜肴安全问题仍是其主要顾虑,“预制菜的安全性主要根据食材质量、生产管理、工艺参数等因素,但不少企业并没明确的标准,导致菜肴安全问题频发。”
预制菜行业发展迅猛,吸引了不少入局者。企查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10年上涨,截至2022年底,共有预制菜相关企业6.4万家。
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菜企业营收规模多为10亿元以下,且为区域型企业。超70%预制菜加工公司规模较小,其中不乏个体工商户以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服务,行业难以达到规范化生产规格要求,产品质控存在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预制菜品在中国仍处发展初期,经营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庞大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竞争非常激烈但格局不明朗,“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整体盈利水平较低,头部企业暂时还未形成明显规模优势。同时,行业仍旧停留在农业发展的旧思维,市场化发展不充分,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小、散、乱现象问题严重,从技术研发到设备生产都难以实现集约化、集成化,限制了产业企业规模发展。”
据了解,对于预制菜,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和专门的生产标准,因此也没有统一的界定。以酸菜鱼为例,谷言的金汤酸菜鱼执行方便菜肴标准QB/T5471,安井则执行的是GB10136动物性水产制品标准,好得睐执行的则是速冻调制食品标准SB/T10379及Q/HDL0001S复合调味酱标准。
“预制菜本身行业壁垒不高。企业一哄而上,导致行业乱象频发,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窦大海在《基于场景的预制菜研发与工艺分析》报告中指出,预制菜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各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标准规范不足、研发创新不够等问题,而标准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餐预制菜实现所想即所得。
中国烹饪协会杨柳会长坦言,由于当前行业缺少有效的预制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规程,不一样的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加工工艺良莠不齐,导致预制菜产品质量存在比较大差异,且目前对于预制菜的定义、产品分类和食品安全指标较模糊,缺乏统一标准,急需制定对应的预制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